中考结束那年的暑假,我在百无聊赖之际看到了《大国工匠》的节目展播,怀着一丝好奇,我放下不断调台的右手,走进了他们的故事。自此,“大国工匠”不再是课本上的白纸黑字,或是老师口中的课程案例,他们鲜活而生动的形象,以“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的工匠精神在我的脑海中烙下独一无二的印记,成为学生时期的我百用不厌的作文素材。
大学时《大国工匠》二创出版,我在图书馆的书架上找到了它,打开一瞧依旧是熟悉的感动。是平凡更是伟大,这些“国”与“人”的故事与期间涵养而出的“工匠精神”,一直深深吸引并感染着人们。
何为“工匠精神”?是高凤林三十八年为火箭“焊心”的执着专注、惟精行事,是顾秋亮将手工打磨精度超越数控机床的千锤百炼、耐心专注,是胡双钱创下打磨零件百分百合格惊人纪录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也是张冬伟在0.7毫米殷瓦钢上书写“中国荣耀”的勇于挑战、卓越追求。
读来愈觉澎湃。只因“工匠精神”不单单是一种崇高品格,意为在追求技艺臻于完善的过程中反复淬炼人、使其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执念细节、坚持不懈。它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柄衡量人是否成才、价值是否实现的“质检”标尺,心有所持、行有所向,方能凝心聚力,矢志前行。我想,这柄标尺正是每一位工匠、当代年轻人,乃至每一位国人所真切需要的。
工作后,《大国工匠》的实体书籍虽不在手边,我却逐渐意识到在施工单位中,我们的身边从未缺少过真正的大国工匠,其中的代表便是梅琳。初识梅琳是在培训时播放的葛洲坝《风雨五十年》影片中,她以一手极为精湛的吊装技术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动辄上千吨的发电机转子与她对比之下微小却坚挺的身躯形成鲜明对比,我开始主动搜索并阅读这位走出屏幕与书本的大国工匠的相关事迹,阅毕唯有惊叹。
梅琳不仅仅是工匠精神的生动体现,她的身上同样闪烁着葛洲坝一公司四种精神的耀眼光芒。面对巴基斯坦尼鲁姆·杰鲁姆水电站艰苦恶劣的施工环境,她敢于“亮剑”,历时两年出色完成各类重要部件的吊装任务;从三峡建设工地的一名起重机驾驶员做起,二十八年来她将自己作为一枚钉子牢牢钉在生产一线,“一生只干一件事”;在国家重大工程白鹤滩水电站工作时,她与团队一道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奋勇争先,最终白鹤滩水电工程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为提高自身的操作技术,她在工作之余通过“吊装”装满的水桶反复练习,以每天十几小时的辛劳磨炼出一身分毫不差、稳如磐石的吊装技术。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这是包括梅琳在内所有大国工匠共同的坚定信念,他们在精进自身技艺的同时“以劳动托起中国梦”,每一张闪亮而“有底气”的大国名片背后是一个个大国工匠辛勤奋斗的身影。而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一批年轻的工匠正在逐渐成长,“工匠精神”以及四种精神必将世代传承下去。
“天下未有心不在是事而是事能诣极者,亦未有心在是事而是事不诣极者。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我忽地想起《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句,跨越两百余年的时光,纪昀挥毫写就的话语在当下依旧不掩其光芒。一个人若是一心一意专注于某一件事,他的技艺必然是精湛的;若以同样的专注投身于职业,那么必将有所建树。
故“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便是我从《大国工匠》其书与梅琳等现实之书中所获得的最深刻的体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