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五四青年节中寄语新时代青年,强调:“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何谓青春?
新疆伽师沙漠光伏项目青年王晓清——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伽师光伏项目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位于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地区,同时亦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
摆在葛洲坝建设者面前的是看似难以完成的任务——在沙漠里挖平沙山、再填满洼地,建起沙漠的“绿洲”。
在沙漠里建光伏,推平沙丘是施工的前奏。王晓清和同事们如同蚂蚁搬家一样,推沙、铲沙、运沙的动作,从日出到日落。现场最有经验的师傅都感慨,“干了一二十年,没有见过这么地形连绵,落差巨大的场地。沙漠地区的土壤条件太差了。”沙漠光伏工期紧、任务重,王晓清他们必须拿下工期这只“拦路虎”,在沙漠腹地,他们一待就是9个月。
1998年出生的王晓清是项目部年纪最小,却也是最能吃苦的年轻人。虽说定的是技术岗,但是商务、综合、测量、施工……样样都干过,项目经理潘冬从最开始的“不放心”到“很不错”,是对一个青年成长最踏实的评价。
春夏季节是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夏季最热时地表温度接近70摄氏度,滚烫的流沙可以直接把生鸡蛋烤熟。沙漠里没有水、食物以及其他生活物资,一切全靠外运。从施工现场往返一次最近的取水点,往返一次要60多公里,相当于上海到南京的距离。
施工的分分秒秒都在考验人的生理极限,王晓清和同事们知道,必须速战速决,最大限度提高效率。该“亮剑”的时候就要勇于“亮剑”。
“我们通过将混凝土灌注桩优化为螺旋桩、工厂督造、区域化管理等措施,并创新采用沙漠地带大矩阵桩基础光伏快速施工为项目部直接带来了一百多万元的利润,最大限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王晓清自豪的说。
晚上十点,沙漠上空的天还是依旧明亮。
子时,项目经理正部署新一天的生产任务;
丑时,项目营地的灯开始逐渐熄灭;
卯时,炊事员已开始忙碌;
辰时来临,王晓清和同事们整装待发,又向着沙漠进军……
2024年1月10日,新疆塔里木油田伽师县60万千瓦光伏发电EPC总承包项目2标段具备全容量并网发电条件。4月28日,经过3个月调试后转入全容量并网发电!
胜利的喜悦,让王晓清又想起了那句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汉山水库项目青年赵翠东——
“学院派”变身“实践派”
2023年,赵翠东从河北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不顾父母反对,在众多名校伸出的橄榄枝中,他最终选择把工位搬到“工地”,来到中国能建葛洲坝一公司,把工地当作科研战场,放下手里的笔和键盘,捡起锤斧铲锹,做工地上的“研究生”。
“施工现场是创新最好的沃土。”这是赵翠东工作时的最大感悟。
尽管早有准备,但第一次站在工地上,赵翠东却一点也轻松不起来。
虽然是研究生毕业,别人认为高学历的他什么都懂,但他到了现场,依旧感觉自己还是个“没毕业的学生”:工地上很多东西,他只是在书本上看到过,但没见过实物。
这种“没底气”的感觉,顿时让他压力很大。不接地气、不去现场,再多的理论知识也无济于事。赵翠东是一个喜欢用行动说话的人,于是他在入职第一天就申请到施工一线,在汉山水库项目部当一名普通科员,从商务员到施工管理员,每天七点半的早会结束后就戴上安全帽、背着图纸“钻”到工地,每个环节他都认真对照图纸和方案,指导现场作业;发现隐患立即上报处理,发现问题立即和师傅万波汇报并提出对施工方案的整改或优化建议。休息时,他还拉着工人聊施工现状,看实际施工时存在的困难,了解哪些地方难施工……一来二去,他和大家都成了朋友。
走出了第一步,他很快在工地“大展拳脚”……
赵翠东说,他们班的同学,很多人毕业后都来到了工地,高学历人才下工地不再是一件稀奇事了。随着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落实,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不断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生态技术等高新技术进行创新性研究,迈向智慧建筑新时代,让智慧工地愈发吸引年轻人。
工作这几年,赵翠东也很清楚工地生活有多辛苦:夏天天刚亮就要起床趁凉快开工,冬天没有暖气;遇上河南三伏天,到工地不一会儿就湿透衣衫,双颊晒得发烫发紫,汗水止不住地顺着安全帽帽衬流到眼里,蛰得生疼;夜间带班的时候,蚊子隔着裤腿都能咬出好几个包……
赵翠东说,“工地上确实是苦,可我不想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工地上最能实现我的价值,我想当一名‘接地气’的工程师。”
有责任有担当,青春才会闪光。强国建设、企业发展,广大青年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奋进者。用拼搏和奉献唱响青春之歌,就一定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